1)二次清孔。
二次清孔的目的是解決孔底的沉 碴。清孔的質量直接影響樁的承載力,其質量檢查主 要包括清 孔后的沉碴厚度和泥漿特性兩項內容。規范 規定:孔底沉碴的厚度必須滿足摩擦樁或端承樁的設 計要求,清孔后泥漿相對密度應在 1.05~1.20 之間, 黏度為 17~20 Pa·s,含砂率小于 4%。如果樁底存留沉碴過大,會使樁體的承載力大打折扣,而泥漿密 度 過大,會對砼的灌注時的測深帶來難以判斷,泥漿密 度過小,又易產生塌孔。清孔應視成孔機械的選用,確 定采用正循環、反循環或掏碴筒方式進行。尤其是用 掏碴筒清孔時,很容易出現孔內水位很低的情況,如 果孔內水頭過低,靜水壓力過小,易產生孔壁坍 塌。
2)鋼筋籠安裝。
鋼筋籠是砼樁身的骨架,除按正常施工程序和要求外,為保證鋼筋籠不變形,須在籠上每隔 2 m 增設加強箍筋。為了保證鋼筋籠位置 正確,還要沿鋼筋縱向,每隔 2~3 m 設置一組保護 層墊塊,厚度應同保護層,這樣既穩定了 孔內鋼筋籠 的位置,又保證了鋼筋籠在樁身的砼保護層厚度。灌 注樁在砼灌注前,是要盡量減少沉碴的厚度,力求一 個速度,所以 一般要求鋼筋籠要一次就位完畢。對于 一個長達 20~30 m 的鋼筋籠來說,吊裝入孔就存在 鋼度不夠,易產生彎曲變形的問題,為此 吊裝前可用 松木桿或鋼管縱向加固,待鋼筋籠垂直吊入也內后, 再分段拆除松木桿或鋼管;如條件不允許,分段吊裝焊接,也要盡 可能縮短時間。
3)導管安裝。
導管灌注法是目前水下砼灌注的 主要采用方法,對導管的制作一般有如下要求:導管 中間節一 般長取 2 m左右,下端節可取長至 4~6 m;法 蘭厚度可取 10~12 mm,法蘭邊緣比導管外壁大 40~50 mm,上有 Φ12~Φ16 mm 螺栓孔 6~8 個;橡膠墊圈 4~5 mm 厚,其寬度外側齊法蘭盤邊緣;壁厚應滿足可能承受的最大壓力。除此之外,還應注意檢查 以下 幾個方面:導管的直徑管徑的取定取決于樁徑 和砼的灌注速度;導管的 密閉性密閉性的檢查,主要是導管在入孔前應仔細檢查管節法蘭螺栓是否擰緊及墊圈的完好;導管吊放吊放過程中應注意避免管節法蘭碰掛鋼筋籠,且 導管下口至孔 底應留有 20~40 cm 的間距。
4)料斗和漏斗安裝。初灌砼斗容量應滿足管下口 埋置深度≥1 m 的需要。